沿革

農、漁會業務包羅萬象,有金融業(信用部)、百貨業(購物中心)、供運銷業(供銷部)、製造業(加工廠)、新聞業(會刊)、教育業(推廣股)、保險業(保險部)、批發業(果菜、肉品、家禽、花卉、農產加工品等市場)、休閒業(觀光農場、森林、苗圃、花園),另有會籍管理(含選任人員選舉作業)等等業務繁多複雜且又與會員生活所需緊密結合。為了提供會員或客戶良好的服務品質,滿足會員日漸增多的需求及變化,並減輕員工的工作負荷,提昇作業效率及效果,進而強化農、漁會經營體質,以能迎接内外環境之挑戰,非得藉助資訊科技將農會業務自動化(電腦化)無法竟其功。


然而業務自動化不是簡單的事情,需投資相當龐大的人力物力、時間,尚需考慮爾後的發展、維護、更新,更要能與整體大環境配合並進(如能與財金公司連線),如由個別農、漁會獨自進行,不僅不經濟,其軟體產品之品質能否與先進單位同步更堪憂慮。是故如由個別農、漁會組織資訊共用中心,在資訊專業人才之進用,軟硬體產品之品質,投資費用等必能獲致較佳結果及效益。


高雄縣農會在轄下基層農會的要求下.於七十六年五月開始籌備建立「高雄縣各級農會電腦共同利用系統」;籌備工作歷經年餘,於七十七年十月獲主管機關核准成立。為配合省政府指定高雄縣農會為南部農會電腦連線業務的共用中心,於七十七年十一月將「高雄縣各級農會電腦共用中心」修正定名為「南區農會電腦共用中心」,後來為配合省政府之政策指示,漁會亦能加入本中心,遂於八十四年三月再改組為「南區農漁會電腦共用中心」。


為永繢經營,避免政治力介入,遂於八十六年四月九日經本中心第廿八次管理委員會議決通過,改制為「財團法人農漁會南區資訊中心」,誇備經年,於八十七年四月廿七日終經行政院農委會核准申設,並於同年五月十一日接獲高雄地方法院核發之法人登記證書,改制作業始告完成